地圖詳細

頸部除皺如何避免并發癥
- 時間:2013-08-15
- QQ咨詢
- |
- 醫生答疑
無論做什么手術,都不可避免的可能會出現一些不良癥狀,而頸部除皺并發癥如何處理呢?以下是海南整形美容專家給出的幾點建議,讓你術后更快的恢復健康,讓你的肌膚煥發出更加迷人的美麗。
1.神經損傷:由于手術中剝離組織較多,可刺激或誤傷神經。頸部除皺術后應觀察有無眶上神經及面神經損傷的表現。如出現頭皮、額面部的麻木,抬眉動作減退,閉眼困難等及時通知醫生處理,可使用神經營養藥彌可保肌肉注射或口服,配合理療,一般3個月內能逐漸恢復。對出現神經損傷的患者要做好心理護理,以免引起情緒波動。
2.出血和血腫:由于頭面部血供豐富,如果術中止血不徹底或結扎線脫落,易引起出血。頸部除皺術后頭皮下放置一負壓引流管,應確保有效負壓,保持引流通暢,密切觀察引流液的量和性狀。如引流量大于100 ml/h,提示有活動性出血,如引流量小于10 ml/d,可考慮拔管。頭部用彈力繃帶加壓包扎,嚴密觀察傷口敷料滲血情況,滲血多時及時報告醫生。在軟組織損傷早期,用冰可有助于控制出血,減輕水腫與疼痛故術后常規冰敷48 h,冰敷時應注意面部血液循環。按醫囑應用止血藥物立止血肌肉注射,可減少出血的發生。本組有1例發生頭頂部血腫,經加壓包扎,1周后自行吸收。眶周皮下淤血3例,未處理,7~10天后自行消退。
3. 感染:患者一旦感染,即有造成大面積皮下潛行擴散的危險。因此頸部除皺術后密切觀察體溫變化。術后3天內若出現38 ℃以下的低熱,可考慮為吸收熱;若體溫升高至38.5 ℃以上,排除其他引起發熱的因素,應視為感染征象。術后常規使用抗生素,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技術,保持傷口敷料干燥清潔。術后眼瞼水腫明顯者及時涂氯霉素眼膏,避免眼區并發癥的發生。本組無一例發生切口感染。